接收/验收的概念
资产的验收是对收入的资产进行确认。有些企业在资产收入后,只有一次“验收”的过程。但也有一些企业会有多次验收环节。
如果需要严格区分,可以按如下定义进行理解:
- 资产的接收意味着“接收方”确认收到了来自于“外部”的资产。本质是一种“交接凭证”,重点是归属变更。
- 资产的验收是针对所拥有(或使用)的资产,进行功能、状态、完好性等进行确认,重点是确认满足交付约定。
由于大多数接收也有“验”的性质,所有可以理解为接收是一种特殊的“验收”,它除了完成交付确认,还确认了归属的转移。
不同公司的业务实践不同,会出现有以下几种典型模式。
1)直接接收及验收
这是最简单直接的业务模式。资产交由使用者确认后,即算交接完成。后续如有问题,按退货等逆向流程处理。
这种模式下接收单包括了验收。
2) 试用后验收
这是最常用,也是较为规范的一种业务模式。只有试用一段时间进行验收确认后,才可以继续结算。
这种模式下,接收单就可以是单纯的接收,当然接收单业务上也可以叫“开箱验收”、“到货验收”,也就是在接收中包括有“验收”。
另外通常在使用半年、一年或更长时间后还有一次质保验收(图中没有体现)。
还有一些复杂资产可能会存在到货年有厂验的情况(图中没有体现)
3) 接收到领用确认再试用验收
这种模式通常出现在较大型的组织中。资产到货后可以先统一入库。再领出。
许多企业模式3和模式1/2可能会同时存在。也就是资产可能直接到使用方,也可能发到仓库中。因此在资产管理系统中,会基于收货位置是否是仓库来确认是入库(仅确认数量不确认编号),还是明确资产验收(需要确认单台资产编号)。
资产接收的来源与内容
接收的来源
最为常见的接收场景,是针对购置或租入的“采购合同/订单”进行接收。
实际业务中,企业也可能会将捐赠、盘盈等业务,也可能通过接收凭证的形式进行确认(而不是无源头的直接资产建档)。
此外,业务模式不同,内部交易或调剂可能是直接进行,也以是发货到“在途”,然后通过接收进行确认。
接收的内容
1、接收可能是从外部形成资产。也可能只是对资产的归属、位置、状态进行变化。
2、接收对象可能有以下内容
- 针对单一编号的设备/资产。
- 是只确认数量不进行单体识别的库存物品(场景1:设备不开箱,先放入仓库,出库后再开箱;场景2:接收的是设备备件或是其它耗材)
- 针对安装、配送、交付等服务进行确认
- 在一次接收中,同时包括以上综合事项(如设备和随机所带的备件一并收入)。
接收/验收的业务过程
接收/验收可以是简单快速的进行确认与记录。也可能是涉及到过程的管理。
一个典型的验收过程如下图所示:
接收/验收的业务结果
接收/验收可能存在以下三种结果:确认/合格、拒绝、让步接受
在包括多个事项验收时,以上确认可以是针对单个货品进行行,还不是整个验收单据。例如一次验收5台设备,其中4台确认,1台拒绝
关于让步接受
让步接收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确认”,也就是货品并没有达到严格意义上的确认标准。但可以在对方补偿(或其它特殊协定)的情况下,不进行拒收。
这是一种非常规场景,因此通常会进行额外的说明,也需要额外的管理层审批确认。(无论确认还是拒绝,都只需要常规的确认流程,不需要额外流程)
接收/验收信息系统体现
接收/验收的类型
信息系统中会定义不同的接收、验收类型,例如:采购到货验收单、捐赠接受凭证、厂验……
不同验收类型,除了进行事件上的分类标记以外,还可以限定接收的来源、收货的要求等。
接收/验收功能
验收作为一种凭证,为资产建立了一项履历记录。
接收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验收过程。它除了有记录外,还形成设备资产/库存物资,或是对已经存在的资产/物资进行归属、位置、状态的变化。
接收/验收单据内容
接收与验收单据的结构是相似的,主要包括:
- 单据题头信息:如时间、编号、类型、负责人……
- 单据行信息:接收/验收针对的设备或物料对象、验收后存放的位置/状态、验收结论、备注说明
- 相关参与人员(如需要还可以记录人员的意见)
- 相关附件(如需要,例如:现场照片、图纸、线下签字单据)
- 审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