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服务商向客户提供远程服务需要关注的基本问题

设备制造与服务商正不断努力让客户的设备运行时间最大化。随着远程服务技术工具与业务能力的进步,面对设备故障可以让使用者承担更多工作。

过去一个常见的场景:设备发生故障后,要么停工,要么降速运行。操作员要快速检查,确保没有卡顿、堵塞或其它显而易见的问题。如果他没有发现出问题,通常就是关机,重启!如果这还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操作员或主管会向服务厂商报修,描述并确认故障。比如提供错误描述或故障代码。之后在厂商技术人员到达之前,操作员除了安排去其它工作外,只能闲着。

现在,引入远程服务之后,上述场景将有所改变。

例如:设备如果故障停工,操作人员会和以往一样做基础检查,如果不行就会报告故障,但之后他们的参与程度就会增加。服务厂商现在希望设备使用方能够判断更多技术问题,提高诊断能力,并在远程互动中将设备恢复。问题是’服务提供商希望使用方能做到什么程度?

服务厂商的会基于自己的业务规则,让呼叫中心的业务员,根据知识库、电话脚本或人工智能(AI)助手提出问题进行指导排障,或把问题转派给高级技术人员进行诊断。随着问题技术复杂度的增强,生产运营人员会成为技术人员的手和眼睛,甚至让他们直接涵盖以前服务厂商技术人员的现场修复工作。

这种进化的解决能更快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使客户受益。由于不需要出差到现场,服务商成本也会降低。这是个双赢局面。

但为了不引发更多的麻烦,在实施远程服务工具与业务时,需要考虑以下的问题:

要为设备使用方考虑的事项

我们是否要在客户的组织中“定义”出了一个新的角色,或者为操作员的角色建立了新的能力要求?现在是否需要一个技能更强的“超级操作员”?这些新角色对应的需要新的薪酬结构、绩效管理要求、技能组合等会有什么变化?作为厂商是否要向这个角色提供特定的培训?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鼓励他们实际转动扳手或螺丝刀,会发生什么?你是否要提高产品的可维修性?比如改用更容易替换的装置来简化维修?这些可更换的单元是否会有其它管理问题?库存、包装、退货?以及谁拥有它们–服务提供商还是客户?

最后,在维修过程中,如果操作者冒险进入了一些不明确的事项时,为了健康和安全,是否要有正式认证和技术技能确认?

设备使用方,管理层会关注的事项

虽然客户普遍希望能改善设备正常运行时间,但他们不一定会认为自己人参与是有好处的。他们通常会看工作难度和额外的成本,以及工作量的增加。他们也可能会认为服务提供商减少了应有的交付,从而谈判减少维护合同的金额。

服务提供商自身要考虑的问题

服务提供商在正式商业化提供远程服务前,应当考虑清楚以下问题。

  • 设备本身的可靠性:你如何能确保使用者修复的工作质量?真能解决问题?
  • 对故障所有权的界定:如果使用人员在远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或在自助文档的指导下工作,出现了问题是谁的责任?
  • 质保:如何确保质保条款得到遵守?
  • 合同范围:什么是约定覆盖范围,以及如何维护服务水平协议(SLA)的规则?
  • 知识产权:提供明细诊断,你是否会泄露设备结构秘密?
  • 培训:如果您培训过客户/使用者,您是否有可能让他们有信心让他们能独立处理问题?
  • 客户可更换部件:他们能直接购买吗?谁拥有库存,你,服务提供商,还是客户?
  • 健康和安全:如果客户/使用者修复时伤害了自己,服务提供商是否要承担责任?

疫情加速了远程服务的需求,当我们积极努力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服务时,需要多方共同配合。

服务厂商需要与客户合作,确保双方预期一致。我们的目标是双赢。所以要尽早让双方建立出远程服务的预期与理解。

一旦设定了这些期望,就应确保有可用的工具和解决方案来落地实现。这就需要利用信息化与业务转型的工具:软件平台、业务流程变化、交付实施。例如,数字基座智服务智服务产品将为服务厂商提供现场及远程支持诊断能力,帮助设备制造商与服务厂商建立全套服务中心业务能力。

欢迎与我们更进一步的联系与探讨建立智能化产品,以及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相关的话题。